做招商容易踩的10个“坑”

招商引资是一门实战性极强的工作,每一个项目的落地都绝非偶然,成功离不开经验的积累与总结。

一、认知错位:将招商等同于“乞求”

招商引资的第一要义是了解并研究招商对象的短板,了解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里。通过“问题导向采取措施”的方式,把握招商对象的命脉问题,直奔主题地告诉对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。不要混淆合作本质,未聚焦企业核心需求,以卑微姿态推进,而非以解决企业痛点为支点建立平等合作。

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都是希望解决自身问题的,如果抓对了对方命脉,帮助其解决了问题,让企业产生效益、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实现经济规模的发展,对方也会很乐意将产业转移到当地进行合作,这样双方一拍即合、互惠互利。

二、谈判失度:无底线让步优惠政策

招商,就是一场谈判。政府想企业进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,企业想在地方得到最大化的优惠政策,以最小的成本赚取最大的收益。这个时候,招商就成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场博弈。

企业漫天要优惠政策,给不给?这是一个令所有招商人员最头疼的问题。对于这一点,不能无底线地让步,招商是个良心活。政府给企业政策优惠不仅要注重国家政策规定的底线,还要考虑每一次政策上的优惠,都涉及到老百姓的财富和人民群众的利益。

给多少政策?招商引资不能立竿见影,这些项目都是若干年后才能慢慢见成效的。那么,招商人员就该胸怀使命感。每给予一项优惠政策,就要考虑到一揽子效益、近期的和长远的效益。

三、服务断档:“重招商、轻留商”

很多地方把企业招进来以后,服务缺位,审批效率低、部门推诿,甚至出现“开门招商、关门打狗”的短视行为。但是招进来只是第一步,如何让投资者留下来,安定下来,再有钱赚,更考验一个地方的能力。

招商引资不是“一次性交易”,不能满足于和投资企业签订了合同便了事。企业和资本进来了,相关服务也要跟上。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,最重要的就是减少审批事项、缩短审批流程,降低企业投资的制度性交易成本。

四、政策脱节:“新官不理旧账”

地方项目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周期性,且时间长度往往随项目的重要程度成正比上升。许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投资项目,前期基建便要耗费数年时光,持续运营较长时间后才能产生收益。

还可能会经历当地政府新旧班子的更替和项目负责人的交接等情况,可能会发生“新官不理旧账”的现象。所以,“新官理旧账”是给外来投资者的一颗“定心丸”。

五、方式单一:依赖“陪吃陪喝”

缺乏精准化招商策略,仅靠饭局维系关系,未通过情感共鸣、需求匹配等深度方式打动企业。别人想得到的事,你也要想到,别人想不到的事,你还是要想到。如果只会在饭桌上陪着客商吃吃喝喝,是每个招商人员都能做到的,也就很难真正打动对方愿意在你这投资。

六、厚此薄彼:对外企与本土企业不公

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,地方政府要避免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:一种是认准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”,为了在短时间内引进知名度高、产业影响力强的外来企业,给予其超常规的优惠政策。这种做法会为投资企业营造出非市场化的竞争优势,不利于本地同类型企业的成长。

另一种则是搞“亲疏有别”,始终认为外来企业是“赚钱为主、建设次之”。动辄以“承担企业社会责任”为名,强行向外来企业摊派过多的社会负担。

以上两种做法皆不可取。除了在招商过程中允诺的“个性化”的优惠政策外,还要确保外地和本地企业生长在同一制度框架内,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。

七、定位模糊:缺乏自身优势自信

企业选择你这里,它是看中了你什么?招商人员出去就要底气十足:园区有牌子,制造的产品不怕没市场;园区有优秀的招商队伍,服务热情高效。

尽管如此,有的企业还是放弃我们这里,为什么?这个时候,政府就要掌握企业到底最想要什么。比如项目提出的基本条件,具备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?这一点要很清楚。

根据自身优势,招商目标才能明确,然后锁定有意向的投资商。有好的资源配套,有明显的优势区别于人,招商的目标很明确:我就是要让你看中我一点什么,这就成功一半了。

八、产业冒进:“一刀切”淘汰传统产业

当前,一些地方之所以“喜新厌旧”,主要原因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还不明朗,不仅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还需综合考虑能耗、环保、土地等制约因素。而新兴产业增长速度较快,应用前景广阔,更容易获得要素和政策方面的支持。

但也应看到,新兴产业整体上还处于发展阶段,短期内还难以达到传统产业的体量。且传统产业也并非落后产业,要尊重我国传统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,这是多年来综合资源禀赋、市场发展等多重因素形成的,来之不易。

再传统的产业也能通过技术改造焕发新活力,塑造新优势,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部分。要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,大的方向是聚焦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,使我国传统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。

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历史进程。今天科技含量高、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业,有些就是从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传统产业中升级而来的。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,传统产业也会在数字赋能、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、赢得未来。我们必须顺应产业发展大势,推动短板产业补链、优势产业延链、传统产业升链、新兴产业建链,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。

九、目标偏执:只盯大项目、大企业

在招商引资中,不要过度的关注大企业,要适合当前地区定位的产业企业。很多地方政府过度聚焦500强、央企等,忽视与本地产业适配的中小型项目,如果大企业能够招商成功,那当然更好,但是很难,这也导致招商效率低、落地难。

十、经验照搬:盲目复制发达地区模式

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不能只盯着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,照搬其他地方和园区的招商引资经验,也是一种常见的错误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,是独特的存在。模仿别人,而不对自己所处的区域进行深入有效地思考,极易走入误区,要先了解周边的招商政策,学习成功经验。

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,很多园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,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。比较高效率的做法是先引入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企业,后续相关配套企业自然就会被吸引,再打开招商引资局面就比较容易。

若您想了解更多招商内容,可扫描下方二维码,打造专属于您的高质量招商服务方案。金年会联系方式

猜你喜欢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551- 62586667

QQ:800013301

邮件:service@spiderltd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日,9:00 - 21:00,节假日不休息

微信客服
微信客服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